1 病例检查 病例1:3岁雌性小尾寒羊,怀孕140天,体重45 kg,病羊发病两个多月后不能站立,腹卧、四肢居于腹下,头向右侧歪斜。病羊在站立时向左转圈,发呆,转圈半径越来越小,直至趴卧不起,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吃喝差来农大动物医院就诊。叩诊颅顶部与左侧角基部内侧有浊音变化。 病例2:5月龄雄性小尾寒羊,体重15 kg,营养中等,向右转圈、转圈半径越来越小、就诊时转圈半径不足半米,休息时头向右侧偏斜,运动时头向右偏,身体向右转,每次发作时转3~5圈不等,视力变化不明显,于右侧角基部后内侧顶骨部,叩诊出现明显沉闷的浊音区。
2 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 常规器械包+圆锯(直径2.2 cm)本院外科教研组。手术过程 846合剂0.03 ml/kg体重全身镇静,常规无菌处理后,局部0.5%普鲁卡因5 ml局部浸润麻醉。(1)皮肤“U”形切开,“U”口向角侧,将皮瓣提起,分离骨膜,显露颅骨,彻底止血。(2)将圆锯头内侧的顶针前推,使其突出于圆锯口0.2 mm并固定(目的是在顶骨上做一轴心,便于圆锯按一个轨迹运行)。准备好后行圆锯术,打开颅腔。在此过程中应缓慢小力量运行圆锯,直至圆锯头按一个轨迹运行时将顶针退回圆锯头内2~3 mm。锯透全层颅骨并将骨片取出,显露硬脑膜。此时由于虫体包囊压迫硬脑膜向外膨出,突出于颅腔,小心十字形剪开硬脑膜,当剪开硬脑膜后,脑实质皮层顶着蛛网膜向外膨出更加严重。(3)包囊取出:在打开病例1头骨后笔者担心过度膨出的脑实质会被颅孔损伤,用刀柄下压脑皮层,在下压脑皮层过程中不慎将包囊壁压破,包囊液涌出颅压立即下降,脑皮质逐渐退回颅腔。用灭菌纱布吸干包囊液后发现脑皮质有一直径1 mm小孔,少量包囊液自此孔向外溢出,用止血钳自此孔小心探入夹住包囊,边捻转边取出包囊(捻转目的是使包囊壁呈索状便于取出)。鉴于病例1的教训,在处理病例2时,十字剪开脑硬膜后脑硬膜虽向外膨出但未压迫。取12号脊髓穿刺针向脑实质内刺入约1.5 cm后,将穿刺针内的针芯拔出有液体自针孔向外溢出,用一次性输液器远端一段(约20 cm)的两端分别连接穿刺针和50 ml注射器,抽吸出20 ml液体,再继续抽吸,利用负压将部分囊壁吸入穿刺针内,保持负压,术者缓缓将穿刺针退出。当穿刺针脱离脑皮质后,发现一白色膜状物,周围有白色小颗粒,确定为囊壁。助手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并捻转止血钳使包囊成索状,缓缓牵拉,边拉边捻转,直至完全取出。脑硬膜因十字剪开,笔者曾尝试将其缝合,但因脑硬膜韧性差,易撕脱,未作缝合。病例1因取下的骨板较厚,将其放回原位。病例2因骨板较薄,且脑实质与颅骨分离明显(颅压下降),当把骨片复位时,骨片落入颅腔内,决定不复位。骨膜连同皮肤结节缝合。
3 术后观察与治疗 病例1在术后3小时即能站立行走,次日饮食欲恢复,并于术后3天分娩出2只母羔羊,但因母羊体况差、无乳,进行人工喂养存活。两个月后触摸术部游离骨片与周围骨愈合。术后病羊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为了降低脑内压采用甘露醇1 g/kg体重静脉注射。病例2在术后出现眼球震颤,可能是因为包囊液进入脑组织被吸收所致。用地塞米松20 mg、20%甘露醇100 ml、安定10 mg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因当地气温低,2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4 体会 (1)病羊出现的症状与包囊压迫的部位有关。两例病羊均出现转圈运动。当压迫左侧时向左转圈,压迫右侧时向右转圈。两例病变均在角基部。动物主人剖检的几例出现转圈症状的死羊病变部位也基本都在角基部。笔者分析病羊出现转圈运动时,角基部周围的颞枕叶为好发部位。根据资料介绍病变位置与头颈偏斜方向及转圈方向具有相关性,但就我们所做的病例而言,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部位。两例患羊的手术部位都是在明显的浊音区做切口。(2)切开皮肤时最好连同骨膜一同切开并分离,便于缝合。游离骨片处理应根据情况,有人主张将骨片弃之。笔者认为如果严格无菌,且骨片较厚,复位后不进入颅腔者,应保留骨片。如果压迫时间长,骨片变薄,则应弃之。(3)抽吸包囊及包囊液,抽吸时整个装置密闭性要好,如果整个装置密闭性差,将影响包囊的顺利取出。包囊液应尽量完全吸出,避免进入脑组织后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及******吸收引起脑水肿。(4)犬科动物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做好场区犬的驱虫及粪便处理对于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小尾寒羊节气饲养
下一篇:张东生小尾寒羊养殖典型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源自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切勿做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